找到相关内容18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第一部禅史--《祖堂集》

    书名,其后就杳如黄鹤,以至彻底失传。姑妄度之,或是迟出五十年的景德《传灯录》编得较好,而以敕修史书被编入大藏经中。况且,《传灯录》亦非仅为释家所重,当时的一般士大夫阶层中也流布甚广,加之宋初乃木版...

    更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2678947.html
  • 论茶文化的定义、内涵与功能

    歌舞。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,融化了儒家思想,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,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,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。时代性: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,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91981411.html
  • 普陀山、观音菩萨与藏传佛教

    普陀洛迦、补陀洛迦、普陀落、补怛逻迦、补怛洛迦,简译普陀。Po taLaKa这古老词语特指释家所言的观世音菩萨道场。《华严经》称:"南方有山,名补怛洛迦。彼有菩萨,名观自在"。在藏传佛教经典中,拉萨的...

    毛德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2483483194.html
  • 寒山子生活时间诸说考析

    劝戒。且专集传自唐时,行世已久,今仍著之于录,以备释氏文字之一种焉。整理本评大历说:多述山林幽隐之兴,或讥讽时态,能警励流俗。仅此数言。   更为重要是,整理本贞观说将寒山列为释家僧人,专集传自唐时...

    严振非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291631.html
  • 佛国昔旅

    ,正把人弄得头昏目胀,此刻一踏上平平稳稳的陆地,突然感觉着一种清醒和畅快。C走得快,早进了牌坊,我却还呆呆地望着这包含释家中心思想的这对联出神,等我把牌坊上的字仔细咀嚼了三分钟以后,只见C和那和尚正被...

    孔另境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7461793247.html
  • 谢灵运与“黑衣宰相”慧琳

    习可以移性,孔氏之训也。一合于道场,非十地之所阶,释家之唱也。如此渐绝文论,二圣详言,岂独夷束于教、华拘于理?将恐斥离之辨,辞长于新论乎!勖道人难云“绝欲由于体理”,当谓日损者,以理自悟也。论曰:“道与俗...,乃指佛教。   对于谢灵运的辨析,慧琳称“实有怀于论”,表示了赞同的态度。但他对谢灵运同时抛舍佛教“渐悟”和儒教“殆庶”之论,表示迷惑不解。慧琳认为:释家说有渐悟,这本来是从俗人的角度说的,儒家说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2761569.html
  • 天台山和合文化概述

    并举,构成和合范畴。主要是指人类与自然、社会、人际、身心、文明中诸多元素之间平衡和谐的理想关系状态;其特征是“不偏不倚,贵和持中”;即儒家的“中庸”、释家的“中观”、道家的“中和”。其准则是“凡事有度,...持中”;即儒家的“中庸”、释家的“中观”、道家的“中和”。其准则是“凡事有度,物极必反”;即对待任何事物要把握一个基准度,以避免激烈的对立与冲突。从和合文化结构学来看,主要体现在“三和”层面:一是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41282789.html
  • 茶禅论

    ”、“灵叶”、“灵芽”、“灵物”、“琼浆”、“瑞草魁”、“甘露饭”。茶性即佛性。佛性以苦,为释家苦、集、灭、道“四谛”之首。茶,以清苦为美。“清”者,明也,净也,洁也,纯也,和也;清和明净、纯洁秀美之...文人以茶参禅的产物,是禅门释家和文人骚客的一种生活方式,一种审美情趣。  自唐代以来,维系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与寺院、僧侣、禅宗的密切关系者,一是茶,二是诗。茶是维系他们关系的物质纽带,诗为维系着他们...

    蔡镇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1440807.html
  • 经说·经传·经变

    文录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4月版,第107页。)"且此制自汉起,至于南北朝尚沿其旧。"(孙楷弟《唐代俗讲规范与基本之体制》,第108页。)"儒家之都讲,即释家之都讲;儒家之博士或经师,即释家之法师。特释家之所谓经师,乃指转读诵经者堪为都讲者言之,儒家所谓经师乃指明经堪为师范者而言,不以成诵取之。斯特称谓之微异也。以吾与释氏异途,而其讲经制度符合如此,此真饶有趣味之事。此将认为偶然和同欤?抑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44054504.html
  • 经说·经传·经变——再说“变文”之“变”

    且此制自汉起,至于南北朝尚沿其旧。”(孙楷弟《唐代俗讲规范与基本之体制》,第108页。) “儒家之都讲,即释家之都讲;儒家之博士或经师,即释家之法师。特释家之所谓经师,乃指转读诵经者堪为都讲者言之,...

    陇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91556576.html